校园看点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校园看点 - 学生天地

【文艺花园】《大会师》观后感

  【编者按】为更好建设学生“第二课堂”,展现我校大学生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书写当代青年学子奉献农业、胸怀天下的情怀,党委宣传部对新闻网“学生天地”板块进行整改,拟设情感驿站、时事茶座、校园展厅、文艺花园、别样征途、中外书架,叽喳寝室等栏目。敬请广大同学关注这片属于大学生自己的天地,并投稿。投稿邮箱:xndxxbjzt@163.com。(稿件请注明姓名学院专业班级联系方式等信息)

                                

                                        

  《大会师》是一部革命历史题材作品,也是庆祝党的十九大的优秀影片之一。在观看此影片之前,我看过不少红色题材的作品,但通过这部影片,我对中国工农红军的成长历史以及大会师坎坷曲折的过程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长征精神更是深深地感染了我。而影片中,共产党人的优良作风以及其自身的积极性与先进性也启发了我,要时刻以党员的身份来要求自己,以身作则。

  影片以枣儿、传一、书同和承武四兄妹幼年时嬉笑打闹为开场,到后来九一八事件后,作为学生代表的他们走上街头进行抗日游行,体现了他们作为爱国青年的满腔热血,这也为他们四人后来加入工农红军保家卫国埋下伏笔。电影中,他们四人的离合与爱情也是故事的主线之一。

  在短短100 分钟里,我的思绪也跟着回到了八十年前。电影场景的逼真性,带着我们去到了那个年代,跟随工农红军的脚步,回顾那段峥嵘岁月。影片里最打动我的,还是中国工农红军身上所体现的“长征精神”。它是2016年习近平“十大热词”之一,指的是长征途中的吃苦耐劳、勇往直前的精神。不管是逼上夹金山,还是翻越草甸,即便是再艰苦的环境,工农红军都从不放弃,凭着对革命的信仰,克服重重困难,取得胜利。电影中有一个场景令我感触颇深,在翻越草甸的时候,有一个红军战士不小心陷入了沼泽,有人想去拉他一把,但却被及时制止了,因为这样牺牲掉的可能不止一个生命。大家什么也做不了,只能看着他一点点陷进去,最后只剩一个帽子漂浮在面上。有人在帽子旁放了一束花,毛主席一行人向这位同志鞠躬。尽管是电影的一个小细节,但由此我们不难想象到不管是在翻越夹金山还是在过草甸过程中,有多少工农红军永远留在了那里,他们用自己的生命实践了自己的使命,将长征精神发扬的淋漓尽致,也为我们后辈做了表率。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毛主席登上六盘山顶峰后,诗兴大发,表现了毛主席及其统率的红军彻底打垮国民党的反动势力的坚定决心,抒发了将革命进行到底的豪情壮志。在观看这部影片的过程中,我对毛主席的智慧与先见之明不时发出由衷的赞叹。张国焘一直主张南下,建立成都抗日根据地,想“到成都吃大米”,而这句话也一直在影片中反复出现,将张国焘的目光短浅以及不顾全大局表现得淋漓尽致。而毛泽东主张北上陕甘宁,这是基于当时国情所做出的判断,而事实证明毛主席的策略是完全正确的。

  当时蒋介石发表“攘外必先安内”的言论,对共产党步步紧逼。没想到的是,经过重重检验的共产党变得更加强大,蒋介石“剿共计划”完全失败。正值民族生死存亡之际,毛主席提出,奔赴抗日战场,实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将日本侵略者驱逐出中国。1936年,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而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中国进入了全民族抗战时期,影片也接近尾声了。

  这部革命题材作品,带给我的不是战场上枪林弹雨的惊心动魄,我看到了很多东西,长征精神,共产党人的优良作风以及流淌在他们血液里的革命信仰,还有工农红军曲折坎坷的发展历史。作为新时期的大学生,作为党员预备力量,我也应该以优秀的共产党员先辈为榜样,积极为党的发展事业以及国家的建设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者:生命科学学院 生物类1707班 张艺铃

  编辑:李雪

编辑:李雪

终审:靳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