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环青创汇——与“巴菲特”面对面座谈
两位企业家分享经验
品味咖啡与创业的甘苦
3月16日,在北校区东超二楼的创客空间,我院承办了我校首次“青创汇”活动。本活动旨在通过与创新创业成功人士的交流,挖掘学生们创新能力,激发学生们创业兴趣。今日到场的嘉宾“巴菲特”是杨轩和姜义亮,主持人是15级辅导员刘庆麟。此次活动不同于其他会议,它更像是一次面对面的交流。
农产品的放心增产梦
首先进行交流的嘉宾是杨轩,他既是杨凌绿都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也是我校生命学院客座教授。开场时,他用风趣幽默的话语带动了全场的听众。
不忘初心,情系农民。杨经理介绍了自己的农民出身与家庭背景。小时候的他目睹了农民生产的艰苦,农药与化肥虽解决了当时的生产问题,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土地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他一心想让农民实现增产,也想让人们吃上健康放心的产品,这让学生们明白了他之后他选择农业方面创业的原因。
初开艰难,坚持不懈。创业之初,杨经理缺乏启动资金,他硬着头皮去四处借钱。公司成办之后,他收获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可是面对土地使用、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种种问题,这第一桶金却显得不够。年底之时,他支付了工程费用之后,手里仅有几百元,心里有种说不出的心酸。他一路坚持,用他的成绩和毅力,证明了自己努力的一切没有白费。
“众里寻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杨经理用了这句诗道出了他与西农的故事。当市场产品层出不穷,他逐渐意识到产品质量才是赢得市场最有力的保障。杨经理寻求各大农业高校的技术支持。可是一次次的寻求失败,让他不断失望。正当他要绝望之时,身边的人想他推荐了我校的安德荣教授。正是这位教授使得他的公司产品生物菌剂在市场上脱颖而出。
书到用时方恨少;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杨轩经理不仅仅只是分享创业历程,更多的是用自己的创业经历告诉在场的每个人个人生建议。趁少时健壮,去拼搏去努力。
“土博士”的青山绿水梦
接下来的嘉宾,是被称为“土博士”的姜义亮。他是我校优秀的毕业生,并在去年年底的央视节目《创业英雄汇》,进入了诸多投资者的眼中。
激发灵感,解意咖啡。姜义亮用了北京的“3W”咖啡和车库咖啡的事迹,点出了咖啡厅不仅仅只是休闲饮品店,它更是一个充满灵感与商机的场所。同时,这也道出了在“创客空间”举办此次活动的意图所在。
一次交流,点燃激情。对于姜义亮来说,身为博士的他,毕业之后可以选择和其他人走同样的路,他便就可以安稳舒适地度过一生,但是他意识到自己的价值不止于此。他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自己的长辈,在长辈的建议下和同学的支持下,他开始走上了创业的道路。
坚定信念,克服困难。在山东潍坊的考察中,姜义亮他看到了大片光秃秃的土地,听到了人们心中的需求与期盼,让他逐渐意识到了现实中需要一些人去回应人们的期盼。对于创业这个全新的领域,他一步步学习在全新的知识。
不断磨合,团队合作。在团队成立初期,姜义亮道出了成员们存在的种种分歧,当时还发生了一场争吵尤为的激烈。开车途中的争吵,引起了小事故。这场小事故却成为了团队转变的转折点,队员们从此之后变得越来越团结。
上面两位企业家用他们的事迹,回答了在场听众的疑问。创业的道路是曲折的,没有直达车。在社会上,在人际交往中,出了大学后的学生需要学习更多。
编辑:王婷
终审: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