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三下乡】用青春歌唱,与湿地同行
队员合照
队员取水样
队员在社区宣传
湿地发展 期待合作
2015年7月末至8月初,水建学院湿地工程“绿之源”队在校团委、学院团工委的领导、关怀和支持下,在全体成员和指导老师的共同努力下,赴西安周边地区进行湿地调研和保护宣传活动,并圆满完成此次活动。
在为期十多天的活动中,队员们奔赴西安浐灞国家湿地公园、渭南市卤阳湖湿地公园、周至沙河湿地公园等地,在沿途调研中我们了解到了当地湿地的开发与经济环境发展等问题的相关情况。作为湿地工程志愿者的我们也正在积极探讨西安周边地区湿地发展现状以及可以有效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方式。
充分准备,科学选点
经过前期充分的调查、信息搜集及踩点,我们确定了以西安浐灞国家湿地公园、渭南市卤阳湖湿地公园、周至沙河湿地公园为主要活动地点。
西安浐灞国家湿地公园,位于灞河与渭河交汇口区域,毗邻泾渭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地处浐灞生态区规划布局结构“一心三翼”的北翼,整个区域分布在灞河的东西两岸,具备典型的河口湿地特征,是浐灞生态区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渭南市卤阳湖湿地公园,属陕西关中平原典型的天然兼人工型湖泊湿地,是具有内陆型湖泊湿地水域、沼泽、草甸和森林等原生态显著特征的湿地;周至沙河湿地公园,沙河曾经污水横流,垃圾成堆,生态破坏严重,后经政府分期实施沙河治理改造工程,成功建设为准5A级标准滨水生态旅游度假体验区——中国第一水街沙河湿地公园。
以上三个湿地工程都是在陕西乃至全国具有代表性,这为我们实地调研及数据搜集提供了帮助。
实地调查 深入研究
在活动期间,队员们详尽地对各个湿地进行了调查。在浐灞湿地公园的调研中,我们科学全面的理解了湿地公园的功能、效益,同时从公园负责人处了解到浐灞国家湿地公园对西安地区的空气净化以及对灞河水质的净化发挥了极大地作用;在沙河湿地公园的考察中,我们通过与公园运营方的的交流以及实际观察中了解到,合理开发利用湿地工程可以对当地的经济发展有促进作用,尤其是旅游业;在卤阳湖湿地公园的调查中,我们发现,由于当地的人类活动对卤阳湖湿地环境的干扰和破坏不断加重,卤阳湖湿地面积日趋萎缩,湿地水体污染日益突出。
此外,我们每到一处都向游客发放了调查问卷,拍摄大量关于湿地工程的照片,并对湿地公园的水资源进行取样调查,通过观察水样的物理性质初步了解了湿地公园的水质,还将部分水样带回学校进行进一步的化验和研究,希望能深入了解各个湿地工程水质情况。
湿地发展 期待合作
队员们每到一处考察地点,都会和那里的负责人进行交流,在交流过程中,他们不约而同谈到:湿地工程的发展需要强有力的团队和爱好者参与,但陕西缺乏相关的湿地专家,我们很希望相关专家学者能够来协助我们发展湿地建设。
其中,在和浐灞湿地公园的曹伟工程师的交谈中,他说道:公园成立2年多,作为国家23个重点建设工程之一,公园希望能够在对水坝监测、水质监测、土壤、生物等方面的研究上,与西农有长期的合作关系,同时欢迎学校里面相关专业的科研专家来这里做科研实验,更希望与学校各院系合作,建立教学实验基地。带队老师李洁表示,将会及时把此次调研的成果汇报给学校,希望能够以此为契机,争取在这几个湿地公园建立西农的教学实验基地,实现长期合作。
广泛宣传,扩大影响
活动期间,队员们用各种形式对人们宣传湿地保护。在沙河湿地公园,我们举办签名活动,成功筹集到数************的活动签名;在其他几个湿地公园,我们发放宣传单,进行问卷调查;在活动的最后两天,我们深入杨凌的居民小区,各街道,通过悬挂横幅、张贴海报、发放湿地保护节约水资源的宣传单的形式到住户家里现身说法,宣传了保护湿地必须从身边小事做起,节约用水,保护生态,才能为湿地保护作出贡献。
水建学院湿地工程“绿之源”队的调研活动已经结束,它留给我们留下的不仅仅是一种形式,更是一种感悟。在活动过程中所接触到的各地居民对于保护湿地的热情和对于活动的支持,让队员们收获的不仅是经验,还有信心。而且,通过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促使队员们了解实情、认识社会、坚定信念、磨砺意志。
编辑:0
终审:王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