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三下乡】守护绿色,用汗水和脚步践行环保
“那一年我正年轻,我离开家去远方流浪,我的心里是希望和梦想,我的脸上汇集风霜…………”伴随着响亮的歌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义务环保协会绿色营的营员,走在前往陇县东风镇的道路上。由于是晚上七点的火车,经过两个小时的行程。到达陇县之后,天色彻底暗了下来,漆黑的夜空点缀着颗颗繁星,空气中迎面拂来阵阵微风。营员们披星戴月,向着陇县的目的地前进。此次到达陇县绿色营进行为期五天的千河流域生态环境调研,时间为2015年7月27日到8月1日。
营员前期精心策划,做好出营最佳准备
此次调研绿色营分为河道组,农村组两支队伍,河道组主要调研陇县千河流域水污染现状,农村组负责农村及农业发展。针对不同的任务两组分开行动,提高效率。在前期7天的集训中,每天早上六点三十队长组织带领营员在操场上跑步,进行体能训练。提高身体素质,预防在后期出营期间出现体力不支的情况。
白天大部分时间营员们都在北秀207,查阅资料,撰写策划,完善具体的细节,准备出营必须的物资。晚上营员们会聚集在一起就全天的工作内容进行总结分析。之后的营员一起做趣味小游戏,通过互动,有效的拉近了营员间的距离 ,为出营期间的沟通做好铺垫。
调研过程困难重重,营员坚持不放弃
绿色营抵达陇县之后,经过短暂的休整,立即投入到调研的工作当中。针对不同的任务两组分开行动,河道组沿着陇县千河流域进行调研,观察水流水速,有无悬浮物等情况,采取水样现场做实验分析水质。记录典型地段河流情况,并对沿岸发电厂,环保建材厂进行访问,了解其生产流程及环保措施。此外河道组走访询问陇县农村水质检测中心,污水处理厂,秦岭细鳞鲑自然保护区,了解目前的发展状况。政访也是调研中相当重要的一个环节河道组成员前往陇县万家峡农田灌溉管理处,林业局,环保局分别询问各部门对千河流域环境治理的措施。
农村组主要负责农村农业及其发展情况。第一天小组成员就到达陇县邓家沟村,东兴村,黄花峪村进行农业调研,了解其农业的发展,并对邓家沟村委会进行了政访,了解有关农业的相关政策。后期,农村组前往陇县的其他乡镇,调研相关乡镇的蔬菜基地,烤烟基地,食用菌养殖基地,农业示范园。重点了解当地特色农业发展情况,对县农业局进行了政访,到县文化局调研当地社火的起源及发展。
河道组,农村组各自调研任务不同,走访的地点不同,所遇到的难题也各不一样。河道组调研的是千河流域的水污染,到某些企业去了解情况直接被拒绝,或者是是提供给小组虚假信息,为此营员深感无奈。农村组前期策划是调研农村特色农业发展,但是实际到达陇县考察时,有些乡镇并不存在特色农业,只能临时调转方向。在对相关部门进行政访时,工作人员对营员的问题敷衍回答,简单了事,营员了解不到太多的实际信息。
在绿色营到达陇县的第一天,自行车没有及时托运过来,营员步行到各个地区进行调研。当时温度到达35摄氏度左右,太阳直射,部分营员有轻微的中暑现象。但是,营员并没有因此停下脚步,继续前进,努力的克服旅途中遇到的困难。在结束了第一天的调研任务后,营员青草说道:“虽然这次出来调研很幸苦,遇到了很多难题,但是我们是不会轻易放弃的,被拒绝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我相信总会有人会真心的回答我们的问题,总会了解到真实的情况,出来本来就是一种考验,怎么能遇到一点难题就停止不前了”。路途很远,太阳很大,拒绝很多,但是绿色营的营员用自己的信念在践行这自己对环保的热情和不轻易放弃的决心。
用心实践,努力终会有成果
绿色营经过五天的实地调研,骑行考察完陇县千河流域全程,记录水质情况,分析水质检测数据,每天总结全天调研重点。下达各个乡镇,企业,相关政府部门了解情况。走访当地居民询问最近几年环境的变化,特色农业的发展,及在家庭的日常生活中是如何践行环保的,根据不同的人群不同的回答,总结出重要的信息。
河道组成员前往秦岭细鳞鲑自然保护区调研的途中,发现了河流水流流量小,水速慢,水质混浊,沿岸有几家大型的挖沙厂,采沙强度大,并且把洗沙后浑黄的污水直接排放到河流里面。那一路段,河流受损严重。营员当即决定记录好所处位置的经纬度,记录下河流的基本情况,并现场拍照。在第二天河道组到陇县环保局进行政访的时候,把这一问题直接反映给工作人员,工作人员记录下营员提供的基本信息,并当即表示会尽快前往那一地段进行考察,情况属实,立即做出相应的处理。在河道组离开环保局的时候,工作人员说道“太感谢你们这些学生了,提供给了我们这么多宝贵的信息,最近大的太阳,气温这么高,你们还跑那么远去调研考察,你们对于环保的这份心让我很感动,感谢你们反映的情况,我们会尽快处理”。工作人员的话语让营员深受鼓舞,也更加坚信对环保的决心。
截止到8月1日,西农绿色营陇县段千河流域调研工作圆满结束。
编辑:0
终审:王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