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三下乡】从校园走向农村,用实践培养能力
队员合影
队员用心给孩子讲课
植物保护学院始终将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在学院党委的领导下,通过广泛动员、精心组织、稠密部署最终组建了“赴延安洛川支农服务队”,于7月20日出发,开展为期10天的科技支农、社会调研和爱心支教等活动。
勤学格物,在实践中掌握专业知识
支农服务的第一站是石头镇腊元村,同学们有幸受邀参加由当地互联网企业举办的“优果高产计划示范园观摩会”。同学们表示通过参加本次观摩会确实学到了很多关于植物保护和农药方面的知识,比如什么时候果子膨大、什么时候使用高p的肥等。第一天的社会实践内容让同学们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八字真经”里的“勤学格物”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勤学格物,在实践中掌握专业知识。面对快节奏变化的时代,我们有限的知识积累总是相形见绌,这就需要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协调好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这样才能对知识的积累、对事物的表象穷其理、求其质、融其道。
谋事要实,深入乡村了解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农业、农村、农民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要元素,农业丰则国强,农民富则国盛,农村稳则国安。 自7月22日起,支农服务队分为3个小组,分赴土基镇周边的各个村落,调查了解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情况。通过三天的调查走访,同学们既看到互联网覆盖率达70%以上这样的惊喜,也看到了个别乡村街道较为脏乱的实情,但总的感受是看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希望,“树立村庄形象、提升村庄品味、提高村民素质”已经成为了各村未来发展的总基调,并将合理运用资源优势、稳步健康发展作为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途径。
支教不止,爱心传递
生活就是不停的遇见与再见,有些人只是你生命中的过客,但植物保护学院“赴延安洛川支农服务队”的队员并不想朱牛乡贠家塬的小朋友们成为他们生命中的过客。支农服务的最后几天我们以“支教不止,爱心传递”为主题开展了义务支教活动。课堂上,时而听到孩子们的欢声笑语,时而看见他们托着腮帮子冥思苦想。为了带动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队员们还将精心准备的书籍送给了他们,看着孩子们拿上书又蹦又跳的场景,队员们不约而同地许下了一个承诺:“再远的路,再高的山,明年暑假我们还要回来”。
本次暑期三下乡活动无论是前期准备、中期实施,还是后期总结都秉承“三严三实”,真正达到了在实践中培养学生能力的效果。
编辑:0
终审:王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