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看点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自动转发新闻网栏目 -
校园看点 -
学生天地
【暑期实践】富平石刻 ——因石而不同
来源: 动医学院
作者: 冯栋 左琛香 翟羽佳 缑晨星/文 刘蛟虎/图
发布日期: 2017-08-28
浏览次数:
刘老讲述石头的故事
刘老为赠书题字
墨玉雕刻的工艺品
8月27日,“赴富平墨玉文化调研服务队”的队员们追寻着先人的步伐,找到了一生致力于整理富平石刻历史的刘兴汉老先生,曾任富平县政协委员会委员、县书画协会理事、凤凰书画院副院长以及宫里镇政协学习组组长,今年已90高寿,刘老先生为了将石刻这门技艺传承下去,在88岁的耄耋之年主编出版了《宫里文史资料》以及《宫里石刻》,书中详细记载了石刻的发展历史以及简单的石刻技术。
碑刻取之——富平墨玉
刘老为队员们讲述了石刻的石料产地以及质感。宫里所用的石料采于乔山一带。统称为青石,硬度比一般石头硬,但比玉软。其色泽一般分为深青色、青色与浅青。因深青色青石是一种经琢雕抛光后黝黑如墨、光洁似玉,故称为“墨玉”。墨玉因石材稀有,一般用于制作小的工艺品,如砚台,碑等。而青色及浅青色青石石量很大,一般用来刻大型的雕像,如石狮子、门墩等。
石凿仍在 磬音难求
刘老说,现在提取石料的方式是开山炸石,这种方式与传统方式相比,时间虽是快,但石头的质量差了。炸药的爆破力使得石料的内部结构发生了改变,以前的石料在敲击之下,会发出悠远的磬音,而现在的石料很难达到这种效果。
刘老用一个下午的时间主要讲述了他对于现代采石以及机械化对手工雕刻的冲击的看法。但这仍不能达到他渴望传达的万分之一,时间仓促,刘老为队里的每个人赠送了一本自己编著的《宫里石刻》,希望队员能够更加深入的领略石刻文化的魅力。
编辑:王婷
终审: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