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看点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自动转发新闻网栏目 - 校园看点 - 学生天地

【水建学院】探访云南红河自治州

  云南特色美食

  成员在酒庄品尝美酒

  调研成员合影

  豆腐在舌尖 发展在百姓

  7月14日,水建学院“赴云南省红河自治州调研服务队”的队员们前往建水西门,找寻舌尖上的中国—建水烧豆腐。

  沿着青石板缓缓步行,前往豆腐制作的神圣水源—大板井。然后我们去到豆腐坊,了解上了舌尖上的中国的建水豆腐。豆腐四四方方,块头不大,用炭火烤,顾名曰烧豆腐。烤好的豆腐,色泽金黄,豆香四溢,令人垂涎。豆腐仍然保留了古老的数玉米粒计数的方法,有趣,而又精确。

  详细了解后才知道,别看豆腐个头小,确实能量巨大。上了舌尖后,可谓是名声大躁,加之地处建水古城。全国各地的游客、食客慕名而来。由豆腐带动的旅游经济蓬勃发展,豆腐远销各地,建水古城的旅游资源得到了很好的推销。旅游资源变成了直接的经济利益,百姓得到了真是的利益,社会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经过今天的探寻,让我们真切的感受到了,媒体对经济的影响巨大。不禁感叹,舌尖上的中国,真是一档成功的节目。不仅向国人展现了美食,更是间接带动了经济的大发展。队员们也都认识到,发展不是单调的、片面的,事物的发展要以整体的眼光来看待。

  探文化瑰宝 体工艺魂魄

  为了近距离感受中国四大名陶之一—建水紫陶的魅力,探访其工艺过程。7月15日,水建学院“赴云南省红河自治州调研服务队”的队员们前往了建水紫陶文化街。参观紫陶工艺品,了解工艺流程,体验紫陶手工制作。

  进入紫陶文化街,沿街道往上,我们能够看到紫陶罐做成的喷泉,当年老工厂的烟囱矗立在尽头,依稀可见当年紫陶工艺鼎盛时期的峥嵘。走进店面,是一件一件精美的紫陶,茶壶、花瓶、汽锅、杯子。陶器质地均匀清脆,上面书画精致,多出自名家之手,给人一种高雅的感觉。而且价值不菲,动辄上万,真是泥巴也疯狂。

  之后,我们进入了一家开放的制作坊。与师傅进行了交流,了解了工艺流程,并向师傅学习了紫陶制作的修坯工艺。这个工序需要人工做出产品的大概形状,对于我们可是不小的挑战。一个小时后,我们各自的作品惨不忍睹。

  经过今天的参观、实践之行,队员们对紫陶有了更深的了解。体会到了文化的附加价值,手工艺传承的艰难,国家对传统手工艺的重视。认识到我们大学生需要增加文化的涵养,如同紫陶一样,通过文化提高自身价值。同时,通过对紫陶的实地走访,希望能给紫陶更多的关注度,让紫陶可以更加健康长远的发展。

  小火车 大世界

  7月16日,水建学院“赴云南省红河自治州调研服务队”的队员们,走上了滇越铁路的分支。这条百年米轨上,部分线路如今作旅游观光运行着。在这古老的铁路上,感受在那屈辱的时代,法国殖民者为中国带来的铁路。

  伴随着汽笛声,我们踏上了中法合璧之路。沿途是城郊的田园风光,火车的缓慢行走,可以让人身心放松。沿途我们能看到不少的古桥,这些古桥多以石桥为主,虽然年代久远,却依然坚挺。车站具有典型的法国特征,有具有中国建筑特色。当年法国从中国南部的入侵,虽然是掠夺、侵占,却也在一定意义上推动了历史的进程。

  到达后,我们前往世界纪念性建筑遗产—团山民居。围绕着村子走了一周,参观这些代表了滇南民居的房子。青石板崎岖不平,却也是清末民初较为平整的路面。在技术,器械缺乏的情况下,能有如此建筑也间接的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

  经过今天的体验,让我们再度回忆了那段屈辱的历史。鸦片战争后,列强瓜分中国,云南的南部被法国殖民者侵占,如今国力强盛,中国不再沉睡。外来侵略者的遗留产物是警醒后人的最强音。我们应该牢记历史,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努力学习,我中国更加强大而奋斗。

  葡萄美酒夜光杯

  受葡萄美酒的吸引,7月17日,水建学院“赴云南省红河自治州调研服务队”的队员们前往弥勒。前去调研在云南这个独特地方产生的洋玩意—葡萄酒。红酒文化在中国,在云南的独特魅力。

  进入酒庄,各种生产设施兼具有现代化的气息。工业化明显。葡萄的去皮,去核都是机器完成,大大减小了劳动量。各种大型生产罐让我们大开眼界。之后来到了位于地下的酒窖,其中是分层排列的木桶。根据介绍,保存的温度、湿度都是要严格控制的。葡萄酒工艺让我们惊叹,接下来的品酒更是让我们心动。仔细学习了品酒,才知道原来红酒是这样子喝的。尝试几次之后,才终于喝出了葡萄味。虽然酸涩,却也回味无穷。

  之后,我们去了红酒衍生的其他产业。吃住行,采摘一体化服务,配套设施完善。让红酒旅游带动经济发展。采摘园美味的新鲜葡萄,被果园包裹的酒店,葡萄藤下的餐厅,都带上了鲜明的葡萄特色。

  经过今天了实地体验,队员们对这一国内知名的高原葡萄酒有了一定认识。包括它的发展历史,产品革新探索,产业结构的发展等。成员们也都了解到了现代工厂的先进程度,并且都学会了如何正确品尝一杯葡萄酒。红酒由欧洲起源,传入国内,经过文化的融合发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点,没有一种文化是一成不变的,兼容并蓄,才能不断壮大自己。

编辑:郎蕊

终审: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