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学院】全过程强化专业教育 多方位聚力专业分流
为响应国家人才培养目标要求,进一步推进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人文社会发展学院自2015年起便实行专业大类招生、培养、分流工作,始终围绕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核心,积极营造鼓励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逐步探索出一条适合文科类学生的大类培养模式。
强化日常教育,夯实专业基础
新生入学伊始,学院即开展新生启航计划暨专业思想教育月活动,通过专业名师指导、优秀朋辈帮扶、身边榜样引领、我与导员对话等方式帮助新生初识专业、稳固专业兴趣、坚定学习信心。同时,学院还积极推行通识教育理念和举措,重视实践教学环节,通过组织学生与专业教师座谈、听高年级专业课、专业书籍读书交流、带领学生参加社区服务实践等措施,使学生搭建合理的理论架构,为后续专业知识学习夯实基础。
此外,学院积极围绕优良学风建设,以新生入学教育为起点、以多层次专业教育为根本、以日常管理为着力点、以思想政治教育为抓手为优良学风建设保驾护航,为学生专业认知水平的提升和专业素养能力的拔高提供了有力保障。
做好顶层设计,牢筑制度保障
学院高度重视专业分流工作,成立了以学院党政领导和教授委员会专家组成的专业分流领导小组,和以主管学生工作副书记、教学副院长、系(教研室)主任、教学办、学工办人员组成的专业分流工作组,明晰职责,认真谋划,确保分流工作有序开展。
出台专业分流工作实施办法,各工作组严格遵守办法规定,通过前期调查、合理引导、学生申报、学院考核、结果公示等程序,立足专业布局与教学资源配置实际,在“志愿优先,综合成绩、兼顾特长”的基础上开展工作,为分流工作构筑了制度保障。
聚力专业交流,重视个体指导
专业分流前,学院根据学生需求举办了专业分流交流会。交流会上各专业负责人详细介绍了专业的师资力量、学术研究、课程学习、就业方向等方面的情况,为学生理性选择专业提供参考依据,打消了学生疑虑,保证了分流工作效果。
同时,针对专业分流后部分学生出现思想反复和二次迷茫的现象,学院充分发挥班主任、辅导员的育人功能,通过线上交流了解学生信息、线下走访与学生进行一对一交流,助力分析问题,找准症结,有针对性地为学生排忧解难,做好学生成长路上的领路人。
编辑:王婷
终审: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