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实践】用脚步丈量革命母亲河东流之路
“我爱延水的急流奔涌,就象衔着民族仇恨的战士,要冲锋陷阵。去冲决那块泥沙的障碍吧,让那奔腾的力,活跃的向前开展……”1938年7月余修作诗《延水》
延河,不只是陕北高原上一条普通的河流,它被仁人志士们赋予了新的涵义,是当之无愧的中国革命母亲河,成为一种时代精神的象征。在“十三五”开局之年,自陕西省委、省政府作出实施延河综合治理的决策部署起,来自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环境相关专业的博士、硕士本科生自发组成了延河综合治理调研队,以徒步为主要方式直面调研地,经过周密的计划和准备,于2016年7月18日开始,从靖边出发,以“让环保扎根现在 用绿色昭示未来”为口号,历时半个多月,完成了从延河源头到入河口的首次徒步考察调研活动。期间,调研队主要进行了延河历史探源、沿路主要县市政府采访、沿途样品采集检测、生态景观群众满意度调研、环保宣传等活动。
饮水思源 探源靖边天赐 醉美丹霞 小桥流水人家
延河是黄河的一级支流,为延安市第二大河。明弘治《延安府志》载:“延水在城东门外,源出安塞县西北芦关岭,东南流入肤施县境,又经延长县流入黄河,俗称,濯筋水”。其实,延河的源头远自靖边县东南的高峁山(一说为天赐湾周山),由西北流向东南,流经安塞县、宝塔区、延长县,在延长县凉水岸附近注入黄河。
饮水思源,调研队在延河流域地图的指引下,首站来到了榆林市靖边县。走访靖边县人民政府的过程中,靖边县环保局主任王聪为队员们介绍了近几年针对于促进经济飞速发展的重工业企业的环境污染采取的措施,如对企业选址的严格把控,对汛期白线的严守等。书记吴治权在接受采访中提到的一句:“环境污染其实就是资源浪费,垃圾就是放错位置的资源。”让队员们看到了居民意识在环保工作中的重要性。
在团靖边县委采访时,办公室主任、组宣部部长郭玉良谈到,这些年来,靖边对环境越来越重视,各种传统创新活动也开展的如火如荼,参加的志愿者也是越来越多,并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活动—— “绿地认领”项目。近年来,志愿加入的家庭逐年增多,每个参加的家庭认领的绿地已经做到了每年维护的持续发展,目前已经形成了四片长势良好的“青年林”。这不但有利于当地的防沙治沙工作,也使环保观念深入了每个家庭的内心。
前往天赐湾探源之行的一路曲折泥泞,源头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气势磅礴,河水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清澈,但是就是这浅浅的,静静的细流与周围树林山坡、丹霞地貌融为一体,已足够令人心醉。调研队为打好项目接下来几年的徒步路线基础,本次利用GPS定位系统精准定区、大略选点,进行采样定位。选取多于理论值的样点区域,以便于后期的实验数据筛选等工作。同时在泥沙自然沉淀之后,进行了初步的几项指标检测,数据显示均正常,青山绿水,醉美丹霞。
中流砥柱 哺育革命圣地 “心头堵”有望变身“门前景”
李木庵《延安思》说到:“延水南北至,合流向东驰,形如丁字爽,此景丽人思。” 而延河,已经不仅是自然现象,更是一道历史景观。“喝延河水”这一具有特定历史意义的语汇,凝结着“老延安”们对延河、对延安、对延安岁月的深情怀念。延河,中华民族争取独立和民主的历史进程中一条壮美的名河。1985年4月,丁玲、陈明夫妇访问延安,在清凉山上,她与随行同志联诗一首云:“重上清凉山,酸甜苦辣咸,说来又说去,还是延水甜。”1988年,马海德大夫逝世后,一部分骨灰就撒在延河之中。
从靖边的涓涓细流泥沙浑浊一路走来走来,调研队与7月22日来到了延安市安塞县。安塞城中的“延河文化广场”上腰鼓声声敲打着延河流域人民生活的欢乐;广场下的延河缓缓流过,调研队在此进行的延河生态景观工程居民满意度调研问卷,结果显示满意度达90.5%,一位年近古稀的爷爷在填写问卷时对今年来延河的改变进行了高度赞赏,对队员讲到:“过去啊,那河堤上垃圾成山成堆的,从河边过都得捂着鼻子!现在好了,垃圾没了,水不臭了,这大广场一修,孙子也有地方玩了……”这种群众的呼声才是最深入人心。
延河全长286.9公里,延安境内河长248.5公里,最为奇妙的是,延河滚滚自北而来流经延安城时,却神奇的拐了一个弯,以一个近乎直角的弯度逝向东方,在徒步行走的过程中,延安村户便风趣地说,这昭示着这里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
队伍行走至延安市后,走访了项目施工的相关管理及建设单位。其中,延安市环保局工作人员为队员介绍了延河综合治理工程进展情况;延安市污水处理厂技术人员为队员讲解了最新的城市污水处理系统;延安市农业局农村能源建设办公室主任鲁剑红解答了农业现代化与环境污染相关问题。他们都提到,延河治理工程,是支持革命老区率先实现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又一重大举措,是贯彻中央“五大发展理念”、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体现,也是延河流域人民期盼已久的一件盛事、喜事。
为进一步贴近民生、增强居民环保节水意识,调研队在团延安市委、团宝塔区区委的支持下,与延安市山丹丹青年志愿服务队共同走进了社区。通过走访、宣传、调研问卷的方式,向社区居民传播节水用水的生态环保知识,进行了居民节水用水宣传、关于延河综合治理工程的生态景观工程进行群众满意度的调研、并对居民饮用水进行了简单的指标检测。随后,调研队利用检测仪器对居民用水的PH、DO(溶解氧)、电导率等基础指标进行了检测。社区居民的一句“水都好着呢,我们就放心了!”,让在场的人们看到了革命圣地的水质正在变好的希望。
期待延河水奔腾不息 传承革命精神源远流长
队长刘子雯谈到本次调研预期成果时,谈到:“作为学校调研队第一批志愿者,徒步延河全流域是一种艰难但是全新的方式,在一路上,我们听到了来自政府、群众多方面的声音,也用自己所学的专业角度对流域水质、水土流失、植被破坏等情况进行调研,预计将在后期对调研结果进行整合,对延河进行现阶段合理的综合性生态评价。而且,我们团队人员已经保证,还会将这个项目持续下去,做到项目推动年年跟进、数据步步更新。作为“革命母亲河记录工程”项目的第一季奠基人,收获颇丰,十分荣幸。”
队员陈娟说:“作为一名硕士生,这样的实践经历一定另我难以忘怀。调研团队同时准备在选点检测时遇到了陕北大雨,道路泥泞无法前行,致使队伍活动的各种延迟,但是这其中给我们带来的不是焦躁,而是对这次志愿实践活动更大的向往和坚定。环保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因为大家都相信,在项目调研逐步推进的过程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那一天终会到来。也相信在调研队的充分准备下,团队一定能圆满完成任务,发扬西农学子之风采。”
巍巍宝塔山,滚滚延河水,这是人们对圣地的礼赞;用脚步丈量革命母亲河东流之路,是环境人对母亲河一次虔诚的礼拜;调研队员在徒步延河的一路上即使艰辛但依旧勇往直前,队员们在其中也感受并保证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够将这种“自强不息、顽强拼搏、无私奉献、与时俱进”的革命精神发扬并传承下去,这才是实践育人活动的真正目的。
编辑:王婷
终审: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