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实践】寻文化之源 沐智慧之光
队员在看宝鸡整体的农业布局图
队员在博物馆前合影
7月16日,来自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九名同学,自发组成了赴关中地区传统农业信息文化发展极其现状调研服务队。不畏骄阳,踏上了去宝鸡岐山等地的调研之旅,在这短短的几天时间里,我们不仅了解了传统的农业文化,惊叹于古人的智慧,还对当地的农业发展现状做了调查和分析。
青铜之乡,文明开始的地方
要了解文化,就要先了解古人给我们留下的璀璨的传统文化。位于宝鸡的中国青铜器博物馆。是截至2013年中国最大的青铜器博物院,也是全国唯一的以青铜器命名的专题博物馆。主体建筑风格独特,气势雄伟,新颖别致,浓缩了西周列鼎制度的深刻内涵。被列为中国青铜器收藏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是西部重镇宝鸡的标志性建筑。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是中华石鼓园的两大主体建筑之一,建造在石鼓山的二层台地上,所以,有点像爬山一样,一路上去还稍微有点小累。不过队员们的心情还是无比的兴奋。
据讲解员介绍,由于青铜器博物院的建设是定位于展示全国青铜器文化之根,因此,主楼的设计,在造型上把石鼓与铜镜结合在了一起——以石鼓为基座,以铜镜为顶面,饰以典型的西周凤鸟纹,其用意旨在突出周秦之风、金石之韵。 我们去时太阳十分晃眼当阳光投射到满布古朴凤鸟纹的巨镜上时,宝鸡的东大门将折射出青铜的光辉,展现出青铜之乡的文化精髓,令人惊叹不已。
走进大门,迎面可见古朴自然的青铜装饰,以及“青铜铸文明”常规展的《前言》。 第一展厅是“青铜器之乡”,可以看到由260余件窖藏出土青铜器所展现出的宝鸡青铜器之盛。 其中以展示杨家村窖藏复原为展示核心,阐释了宝鸡青铜器之乡美誉的由来。进入面积947平方米的第二展厅“周礼之邦”,通过688件文物的配套陈列,以对周礼的追溯和阐释为线索,追颂西周文、武、成、康、昭、穆六王的文治武功,使我们更深入的领略到周礼下的西周盛世生活。在第四展厅领略“智慧之光”,通过蜡像模型可以很直观的了解青铜器从制模翻范到铸造成器的完整工艺,感受青铜器造型及纹饰的独特艺术神韵,体味青铜器文化的艺术特色。古代青铜器制造工艺的成熟让对铸造深有感触的机制专业同学十分震惊。
编辑:王婷
终审: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