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看点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自动转发新闻网栏目 - 校园看点 - 学生天地

【校园之星】用尽全身力气 一点点向梦想靠近 ——口才之星尹凡希

  我对于演讲的热爱更多的或许是来自语言的无穷魅力,我相信语言的力量,并且愿意把梦想和它捆绑。每一次站上演讲台,我都有触摸梦想的感觉。在大学广袤的天空下,我一点点成长,努力着向梦想靠近。

  在高考结束的那个暑假,我无意中看到了北大才女刘媛媛的题为《寒门贵子》演讲,并且被深深的震撼。她的演讲风格并不是最激昂的,演讲内容也并非充斥着华丽的辞藻,然而她深深地打动了在场的所有评委、观众,更深深地打动了电视机前的我。那是我第一次发现原来语言也可以拥有如此巨大的力量,原来一个优秀的打动人心的正能量演讲可以对他人带来如此大的影响。这也给了本来就热爱演讲和主持的我更坚定的信念。

  怀着这样澎湃的心情,我开始了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在这个机会多到让人眼花缭乱的环境中,我明确着自己对语言的热爱,不放过每一个锻炼自己的机会。主持、采访、辩论、演讲,每一样我都勇敢地去尝试,并得到了各不相同却都十分宝贵的体验。

  在院团工委组织部我多次主持升旗仪式和团课,经历了起初的略有紧张到后来胸有成竹;一场场辩论的唇枪舌战,让我对每一个驳论都理解的更深入、具体。最难忘的体验是去年五一假期参与的影视传媒中心《五一劳动者》的专题片的采访录制,有一幕是去采访小长假也在给小麦贴标签分类别的教授和研究生学长学姐们。炎热干燥的天气,我拿着话筒站在试验田里,刺眼的阳光直照脸上,我第一次那么深刻地体会到万事皆不易。去年四月,我有幸赴襄阳参加全国大学生演讲比赛,在那个高手云集的赛场上,选手们的演讲风格各异,对于同一个主题的不同角度阐释让我对梦想与担当理解的更加深远。我越来越感受到了语言的强大能量,并希望自己能像刘媛媛给我以鼓舞一样,仿佛一棵幼苗的成长,像竹子一点点拔节朝向太阳。

  如果说大学给了我成长的温室,那梦想种子的播撒和发芽,是年幼的我努力的成长。

  我至今仍记得我人生中接受的第一个“采访”时的场景。

  那时候我很小,大概八九岁的样子,在广播电视中心参加一个颁奖仪式的节目录播。小小的我就坐在观众席上,看着银屏上的主持人就在我眼前生动着主持节目,恰如其分的灯光让原本就漂亮的她更加光彩熠熠。最让我感到幸运的是休息时,主持人走下台来非常亲切的和我聊起了天,并拉来了摄影师采访我观看这节目的感受,以播出时用作片头。谈话的内容我已经记不清了,只是深深的记得我第一次面对镜头,面对伸向我的话筒,内心涌现出的悸动。后来我才知道,当时采访我的主持人原来就是中国第一届金话筒奖的获得者叶蓁南。每当我看着那张留下来的合影,想起这段奇妙的往事,我都会暗自感叹,原来自己对演讲口才的热爱是在如此年幼的时候就种在心上的。

  然而小学、初中的循规蹈矩的学习生活并没有为我提供太多锻炼口才的机会,我于是将心里所想的转化为文字,把对时事的看法变成成熟的观点记录下来,并且抓住每一个机会,除了获得了一些征文比赛的奖项,我自身的文字表达能力也得到了相对较大的提升。到了高中,课业更加繁忙,我却忙里偷闲的完成了一部五千字的小说。小说本身的构造也许并不成熟,但回头看看那时候在题海中仍愿意把宝贵的备考时间挤出来做喜欢的事情的自己,觉得满满正能量!也许正是在这不知不觉中,文字能力得到了一定的锻炼,为日后的演讲和辩论奠定了基础。为了以后在语言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自己还会感谢以前的自己,那个为了梦想不服输,努力拼搏的自己。

  在星光灿烂的演讲长河中,我还只是一个一颗小小的星辰,或许没有那么耀眼的光芒,那么多的热量。但是我会坚定我的热爱,坚持我的信仰。

  从小埋下种子的演讲之梦啊,总会有一天在未来绽放出耀眼的花儿来!

编辑:王婷

终审: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