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看点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自动转发新闻网栏目 - 校园看点 - 学生天地

【素质报告会】来吧,听听他的故事

主讲人吕晓露

讲座现场

讲座现场  

      一个有故事的人,一场思想的交流与碰撞。今晚在北绣南报告厅,抛去北京图漫摄影有限公司创始人、摄影讲师的头衔,吕晓露,作为一个纯粹的摄影者和随性的追寻者,为我们细细讲述他的故事。

  穷游中国,乐游缅甸

  谈及大学时光,吕晓露笑称自己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中国各地旅行中度过的。“有时候和妈妈通电话,她会问我又跑到中国的哪个角落了。”就读于管理较为松散的艺术系,吕晓露并没有荒废自己的业余时间,“我是特别不提倡在宿舍打游戏的,真的很没有意义。”就这样,20万公里的硬座,吕晓露在旅行中得到了真正的快乐。不知不觉中,一个摄影的新星就此诞生。

  提到缅甸,许多人想到的是仰光的大金塔。而吕晓露用他的视角,为我们展现了另一种有趣且意义非凡的旅行——融入到当地人的生活:火车站的人来人往,夜晚的拾荒少年,夕阳下骑单车的少女,街边发呆的孩童,当地理发店的体验,在这个“微笑的国度”,凭着一张发自内心的笑脸和一部相机,吕晓露体会到了旅行的意义。“我在街头穿梭寻找着我喜欢的角度”,吕晓露说自己拍的照片几乎都是随缘的,“我所按下快门键的照片,都是真正打动我的。”

  北京北京,80后北漂

  “如果你们想闯一闯,北京确实是一个磨练人的地方。”吕晓露这么说,他也确实这么做了。21岁的他,因不满报社乏味的工作,背上背包,来到了北京。从此他对人生有了新的认识。“我有时候会听着《北京,北京》,用相机记录这个城市。”而他的北漂生活,也如歌中所写:四平方米的小屋不能与CBD的繁华相提并论;普通商业摄影师也不及心里预期的那么美好。在接二连三的被辞退、摄影风格被人质疑的情况下,吕晓露并没有压抑,他告诉自己,他要做自己的老板,他要做自己的摄影。就这样,北京图漫摄影有限公司应运而生了。一步一个脚印,如今公司已经初具规模,吕晓露还是会在繁忙的教学间隙回想当初,“如今物质生活变好了,却或多或少的失去了当初的快乐,而这二者是不能兼得的”我想这才是真正的收获吧。

  随性的人,透明的公益

  今天来听报告会的人,都能感受到吕老师言语之间的随性。“我是一个随性的人,喜欢就是喜欢,不喜欢就是不喜欢,我都会说出来。”如今的他,旅行在祖国的山山水水,与其说是在拍美景,还不如是说去寻找自己心灵的诉求。“我要做有温度的照片,而不是简单地人云亦云的拍一些人们蜂拥而至的‘美景’。”走过雪山,仰望星空,置身于北京的车水马龙,行走于西藏的辽阔大地。吕晓露用自己的镜头记录着自己的心境。“我对于中国摄影者的一些‘器材党’、‘学院派’、‘跟风者’如果说是不理解,或者说还可以接受,但是我最不能接受的,就是‘造假’。”在报告会上,吕晓露毫不掩饰的自己的见闻与感想,并将自己多年的摄影心得于同学们进行交流,“拍风景的话没有必要非要选择单反相机,单反是所有相机中最快的,如果说是拍风景的话,用你们的手机也是可以的”。除了知识的交流,吕晓露还于同学们进行了许多的互动与抽奖,并送上明信片,摄影作品的丰厚的礼品。

  在谈到最近在做的公益事业时,吕晓露说,如果不是亲自联系受资助对象,亲自把东西交给他们,他是不会放心的。“我没有和任何的公益机构合作,我一向都是亲力亲为。”

  在报告会上,吕老师曾把自己七年前的照片与现在的进行对比,并笑称如今“续起胡须,留起长发”的自己被命运“摧残的有点惨”。虽是笑谈,可是没有经历,何来阅历?我们等着你,再来讲述你新的故事。

编辑:王婷

终审: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