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看点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自动转发新闻网栏目 - 校园看点 - 学生天地

【青春三下乡】到第一线聆听蜜蜂振翅的声音

——记WWF秦岭青年使者"诚朴服务队"赴周至板房子保护站开展中蜂养殖技术扶持活动

活动剪影

      7月22日,WWF秦岭青年使者赴陕西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诚朴服务队”在板房子保护站面向中蜂养殖户开展农技扶持活动,我校植物保护学院中蜂养殖专家王敦教授受邀前往进行农技指导。

养蜂座谈 获益匪浅

       中华蜜蜂,又称土蜂,有采集力强,采蜜期长及适应性、抗病能力强等优点,是秦岭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农户养殖的主要蜂种。
      王敦教授针对当地中蜂的养殖状况,主要围绕中蜂的场地建设、食物选择、疾病预防与治疗以及蜂蜜高产技术、蜂群的饲养等内容进行详细地讲解,为中蜂养殖户做了一场精彩的养殖技术专题讲座。王敦教授曾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是我校植物保护学院的蜜蜂养殖专家。在答疑环节中,养殖户们积极地向王教授请教提问,当一位养殖户提及烂子病防治问题时,王教授就烂子病发生的时间、气候条件以及中蜂烂子病的防治措施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地讲解。此外,服务队成员就养蜂相关问题与王敦老师带领的研究生们交流讨论。座谈的目的之一也在于为蜂农搭建一个科学指导、资源共享的中蜂养殖技术平台,并希望在专家的技术支持下蜂农的养蜂水平有所提高,养蜂质量有所保障。

 帮扶互助 答疑解惑

      随后,志愿者们跟随王教授一同走进中蜂养殖户家中,为他们解决养殖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王教授在走访中发现,当地中蜂养殖的蜂箱使用的大多是传统式蜂箱,与改良后的蜂箱相比,蜜蜂需要在传统蜂箱中花费更多的时间与精力用于建巢,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蜂蜜产量。王教授通过传统蜂箱与改良蜂箱的对比分析,鼓励养殖户广泛采用改良后蜂箱,提高蜂蜜产量和质量,从而增加经济收入。
      专家和服务队成员在农户田间地头,现场讲解,手把手帮助农民解决遇到的困难,受到农户的称赞。王敦教授用平实而生动的语言为广大蜂农答疑解惑,对蜂农提出的问题一一进行了细心指导。在当地养蜂多年的老蜂农纷纷对专家的指导表示由衷的感谢,不少村民表示这次现场讲解解决了许多困扰多年的难题。

药品义赠 对症下药  

      志愿者们向养殖户发放了购买的疾病预防药物和自编的中蜂养殖手册。根据王敦教授的指导,队员们配好药品并为蜂农们发放。蜂农陈永进说:“今天的讲座和药品真的是为我们帮了大忙,希望以后养蜂有什么问题还可以请专家过来看一看治一治。”
      工作人员代表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服务队队员的中蜂养殖技术扶持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鼓励队员为保护区做出更多的努力。中蜂养殖技术扶持活动的开展一方面帮助养殖户有效地解决了中蜂养殖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进一步推动了保护区中蜂养殖产业的发展,从而带动整个保护区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促使志愿者们掌握了更多有关中蜂养殖方面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通过学以致用为保护区中蜂养殖户传递了科学的养殖技术,受到当地村民的一致好评。

编辑:0

终审: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