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支教团】支教生活 奋斗青春
“一个人的生命,应该是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我选择参加中国青年志愿者研究生支教团,选择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件让自己终身难忘的事情,为社会奉献自己的青春年华,为基层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一份绵薄之力。
带着母校的殷切希望,怀着青春梦想,我和我的战友们来到美丽的丹凤。初到丹凤,就被丹凤这片厚重的土地深深地吸引了:这里有雄奇的凤冠山,有美丽的丹江河,有久负盛名的葡萄酒,有热情淳朴的同事,更有对知识如饥似渴的孩子们。
对于我们,支教既是初入职场的练兵舞台又是学习适应社会的平台,我们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忙得不亦乐乎,体验着支教生活的酸甜苦辣,收获着别样人生。
告别校园,登上三尺讲台,初为人师,面对由学生到老师角色转变,我们慢慢地去适应、去调整。初中知识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难,但是传授知识的教学工作对我们的确是一件极具挑战的工作。我们是非师范类专业,由于缺乏教学经验,导致很多知识不能在课堂上详细、清楚地讲述出来。因此,我们虚心地向学校的同事前辈请教,边听课,边模仿,努力让自己更有条理地将知识讲述给学生;我们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充实知识储备和提高教学素养。所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繁忙有序的教学工作锤炼着我们,我们深深体会到了作为人民教师的不易:为了上好一节课,课前需要查阅大量资料,备课时间远远超过一节课,我们努力严谨地做着这些工作,最大限度地希望讲好每一堂课,教好每一位学生。
我担任一个班的物理教学和两个班的生物教学,同时兼任班主任,既要钻研教学,还要学习如何管理班级。期间,得到了学校领导的关怀和同事伸出的友情之手,我逐渐适应了新的工作,学会了更好地讲课,学会了有效地管理班级。从开始的不适应,到现在早晨六点条件反射地准时起床,洗漱完毕到班里跟早班,检查学生出勤安全情况,然后与学生一起出早操、吃早饭;从无从下手到得心应手。每天的生活都紧张充实,富有节奏。
课堂之外,我与学生们成为了朋友,与他们一起游戏,与他们面对面谈心,了解他们的想法,关心他们的生活。利用学校的仅有的一间多媒体教室,为学生播放有关励志、感恩、奋斗主题的视频,通过这些帮助他们开拓视野,丰富知识,点燃他们努力拼搏的激情。支教,让我们和孩子们相遇在他们最美丽的年华里,我们彼此教学相长。
做好教学工作之外,作为一名志愿者,更要勇于担当。初到土门中学,我们就加入到劳动队伍,对学校餐厅进行大扫除,从厨房油污泥垢的清理到锅碗瓢盆的刷刷涮涮,直到餐桌都被擦得照出人影来。上学期国庆前,学校进行理化生实验室的整改。每一张桌子,每一件实验仪器都重新规整布置。两次的劳动让我们很快地融入了这个团体,在之后的工作中,我们与同事们同甘共苦,互相学习,互相鼓励,结下了一份珍贵的情谊。
支教的这些日子里,我收获最多的是创造性的工作。在乡镇工作中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很多时候都要发挥自己聪明才干和动手能力去创造条件,去解决问题。我们给学校的机房和电子备课室铺过地毯,维修过电脑,粉刷过墙壁,换过电棒和开关,甚至修剪过花木。这些都是我们不曾经历过的事情,但是现在我们学会了,我觉得我快成多面手了,当得好老师,做得了维修师。
不觉间,我们的支教生活悄然接近尾声了,在土门中学与学生朝夕相处、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几个月以来,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孩子们天真无邪、淳朴自然的快乐气息,感觉在这平凡而又普通的岗位上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已经成为这段时间以来最骄傲最自豪的事情,无悔于当时支教的抉择,发扬农林科大精神,无愧于志愿者称号,努力践行志愿者精神,丰富阅历、磨砺意志、增长才干。
“使人成熟的,并不是岁月,而是经历。” 青春是用来奋斗的,也是用来回忆的,只有奋斗过的青春才值得回忆,奋斗的青春最美丽。
终审:徐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