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大运会志愿者精神传递到世园
当志愿成为一种“时尚”的时候,志愿者的笑容成为了许多历史性事件的标志。第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已经在深圳落下帷幕,在这个“小奥运会”中众多服务的身影中我们可以看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名字,今天就让我们走近我校的这位大运会志愿者——林学院研究生程亚龙。
记者:亚龙你好,看着这么多的大运会纪念徽章,相信你也是载誉归来啊。那么当初是怎样的一种机缘巧合让你走近大运会呢?
程亚龙:我参加大运会的志愿者其实和大家参加世园会志愿者差不多的,也是官网上报名,然后是在线测试选拔,只不过当时咱们陕西省只招9个大学生,自己能入选应该是比较幸运吧,毕竟这是一次难得的经历。
记者:恩,确实对于这种纪念意义的事情,能够参与其中本身也是一种机缘。那么成了大运会志愿后,你接受了什么样的培训呢?
程亚龙:我们的培训还是比较仓促的,主要在西安和深圳两个地方进行,8月5号开始到11号就结束了,包括大运会的基本知识、基本礼仪以及应急实践处理以及服务技能等方面,这些应该和咱们的世园会志愿者的主体培训内容差不多。
记者:恩,我还了解到你在大运会正式开幕前就已经上岗服务了,那么在你的服务期间的主要工作是什么呢?
程亚龙:坦白的讲我的主要工作是观众的导引,具体说来就是在观众进入具体的观众区的时检票、引导观众到正确的座位号就坐、维持观众席上的秩序、及时发现并排除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
记者:具体点说呢?还有在这个服务过程中有没有什么“小插曲”出现?
程亚龙:我的工作时间集中在下午2点到晚上的9点左右,这个和世园会志愿者服务时间范围是差不多的。我的主要工作任务是确保观众进入正确的观众区做到正确的座位号上,并且维护整个座区的秩序和安全,所以我一天要重复鞠躬说很多遍“您好,欢迎来到深圳体育场,请出示您的门票”“您好,请跟我来”这类的话。我的工作就是这样,很简单但是很重要,贵在坚持。至于小插曲嘛,我只能说像观众中暑、走失小孩子等这种事情真是太多了啊。就拿观众中暑来说吧,这个时候我们要做的在确定好自己岗位有人的前提下,及时联络医疗服务点,医疗救护工作有专门的医护人员来做,志愿者要做的是坚守自己的本职工作。
记者:刚才你提到了安全隐患的问题,这个具体是怎么回事呢?
程亚龙:套用一句话吧,就叫“服务无小事”,因为我服务的主要是足球比赛,足球比赛中的情绪激动地现象相信大家也不陌生,所以在观众进场的时候我们就会检查观众的是否携带了饮料瓶之类的东西,这个是比较危险的因为观众激动地时候有可能会向球场扔,当然想喝水的话可以用纸杯。
记者:所以志愿服务工作看似很简单,但是有许多小细节值得我们去关注去用心,您怎么看待志愿者的身份?
程亚龙:志愿者听起来只是一个身份的代名词,但是穿起志愿者这身衣服,我们就有责任和义务向外地游客展示的是深圳的形象,向外国游客展示的是中国大学生的风采。我想世园会志愿者也是一样的,大家都是咱们西农的一张名片,是西安的一个形象,是世园会的一个符号。所以这么说来大家是责任重大。
记者:确实,对于那些期待着未来16天服务工作的志愿者们来说,一定是辛苦、快乐与责任并存的。作为一个大型赛事的志愿服务的“过来人”,你有什么话要对大家说吗?
程亚龙:说到这里,我想说一下在8月12日上午,我们正在进行主题为“创先争优-----陕西、深圳志愿者共同学习胡锦涛总书记七一讲话”的组织生活会,这时候团中央第一书记陆昊看望我们了,他对大家提出了三点希望:一是希望能够把自己的奉献精神转化成强烈的责任感;二是希望把工作的激情和热情转化为坚定的意志美德;三是把工作的参与感转化成高水平的志愿服务。在这里,我和大家分享这三句话,真诚的期盼我校志愿者能圆满出色的完成世园会服务工作。
记者:恩,再过几天咱们学校志愿者也就走上世园会的工作岗位。我们大家都是“小蜜蜂”,就让我们用我们的辛劳,用我们的坚持为世园酿出甜美的蜜。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出发》!
责任编辑:徐海